OI 回忆录

曾读过许多 OIer 退役后写下的回忆录,读后往往深受触动。本来这个回忆录是早在 NOI 之前就有想法了的,却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执笔。

不少片段我已经记不清它发生的具体时间了,所以想必这个回忆录有不少事情时间对不上。不过事件本身才是承载回忆的主体,时间只是次要的。

可能写得有点乱,因为并不是一气呵成的,有不少片段是临时想到插入到合适的位置的。

我自初中被送到长沙读书,来到了一中雨花新华都。几年以后,父母每提起这个决定都无比感慨和自豪,我也为此感到庆幸。但其实我心里认为最重要的是,在新华都的两年半时间里,我认识了一些很好的朋友,一起度过了许多很美好的回忆,只是这点我从未提到过罢了。

我因为数学相比不错,被推荐到一中本部的数学周末培训班学习。几年以后我才知道,当时还发生了一点故事:在被推荐之前举行了一次选拔考试,我按成绩理应获得这个名额,但是有一个老师希望将自己的一个亲戚学生安排过去,由于名额有限,我就会成为牺牲品。我当时的班主任彭老师,也是我的数学老师,知道后为我打抱不平,最后努力为我重新争取到了这个名额,为此得罪了那个老师。

我对此毫不知情。

(彭老师真的一直对我很好,我有次生日他单独找到我给我送了一瓶旺仔作生日礼物,还有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同学违反了校规按规定要强制退宿一周,但彭老师却对我网开一面,让我多在寝室住了两三天。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,我的成长离不开他)

初二的寒假,我迎来了命运的一个转折点,我后来的信息学教练周老师,觉得我在一中的培训表现不错,找到我希望我参加为期十五天的信息学竞赛培训。

出于“试一试”的心态,我同意了。我不会想到,这个决定在之后的三年给我带来了多少痛苦与欢乐。

我永远不会忘记七机房的第一排第二号。

周老师把我带到了我的座位,给了我两本 CCF 的算法竞赛的书,让我先自学,然后向我介绍了一下坐我左边的同学:lyy 。后来他成为了我的革命战友(狗头)。

那天上午机房的其他同学都在考试,我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,有些许手足无措,但还是沉下心来开始啃入门书籍。相当一段时间里那本书成了我的指导书籍。我回家会看竞赛书,甚至路上坐地铁都会拿书出来看一看。

一天天过去,我最终和我们那一个大组的同学熟识 (lyy, yzj, ly, lxj, jxh) ,十五天中唯一的半天假期,我们部分人还跟着 jxh 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,没记错的话应该是《战狼2》,快乐地度过了一个小假期。

那段培训时间里我住伯父家里,到学校有一个小时的路程,明明是寒假,就要每天起早贪黑。这是我第一个上了半个月课的寒假,也是我(竞赛期间)最后一个只上了半个月课的长假。

记得那个时候,F 盘是唯一重启不会清空的盘,于是每台电脑的 F 盘里面就积存了几届学生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“宝藏”。有一天,我在 F 盘里找到一份游戏代码,它叫勇者之路 2.0 。我迫不及待的运行,发现署名竟是 lpf ,我的一个初中同学。抱着好奇心我跟着简陋的界面一步步游玩,刷怪。很快疲倦后,萌生了一个想法:自己修改代码,完成自己想要的功能。刚开始只是改一两个游戏数据,让自己变强,后来慢慢地往里加入新功能新玩法。

从那之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勇者之路的更新迭代。那成了我在机房几乎唯一的爱好,每次培训完五点多就放学了,我却往往改代码改到六点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勇者之路见证了我的成长。我一直更新到了 10.x ,从仅限 windows 到双平台兼容最后到仅限 linux 。功能越来越丰富,可以学技能,挑战不同 boss ,还有赌场,等等等等。这期间 zyn 在摸鱼的时候也会玩玩我的勇者之路。

遗憾的是,随着 u 盘的丢失,我最开始的勇者之路也已经丢失了,并且随着机房的翻新,存满“宝藏”的 F 盘也风光不再了。

后来我不满足于只有文字的游戏,想做出一点图画来。以及不满足于之前用粗浅的编程技能堆成的屎山(单文件,全局变量,等等),学了一点 oop 想大展身手。于是又沿用原来的部分游戏设定重新写了一个玩法截然不同的游戏,我同样将其命名为勇者之路,这次变成了一个字符图形界面的动作游戏,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。它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开发,再后来我下定决心专心学习竞赛,勇者之路的更新这才停滞。

不过后来我又有两次尝试过重新启动,一次是高一的时候,和 hjy 一起合作,也是第一次尝试合作开发,一开始有着很宏大的目标,花了几天时间写了一个进场动画和登录界面。不得不说,这个进场动画我相当满意,当时认为在终端界面有着这样的彩色字符动画还是非常精美的,我还把它单独拿出来做了一个终端小命令(这个命令就是播放勇者之路进场动画)。而且登录界面尝试了网络登录,打算走出单机游戏的范畴,尝试云端保存游戏数据,并且还有将来实现 pvp 的想法。不过后来还是没有做出来,热情消散后又投入竞赛,放弃了这个计划。

另一次是 NOI 之后,因一时的心血来潮用 python3 重写了一个。这次有不错的战斗设计和 boss 战设计,做了几张地图和一点主线,后来还是放弃了(毕竟没人玩)。

(此处应有截图)

后来的培训中,我记得每天中午都会和 lyy, yzj 在学校门口的元味开黑打王者。那也是段不错的时光。

寒假之后,我周末到一中的数学培训就改成了信息培训。到了初三,迎来了第一次重要的大赛,NOIP2017 。

NOIP2017 对我的影响无比重大。说实话我当时是真菜,但是凭借 D1T1 找规律(臭名昭著的《小凯的疑惑》)和其他零零散散的暴力,最后拿了 320 分,压线一等奖。

对于这个结果我是无比惊讶的,我根本没抱能拿一等奖的期望。一中与我同届的一等奖除我以外就四个:nyh, cyj, hsl, lxy 。我是这些人中学的最晚的,其他人都在初二(甚至初一)就已经参加过了 NOIP 提高组,而 nyh 更是初二就已经拿到了一等奖。而我一个靠周末培训学了不到一年的小白,竟然第一次参赛就和这些人站在了同一高度。那时我便想:或许我在这方面真的有些天分?这个看似平凡的一等奖,是我选择坚持学习信息竞赛的开端。

大概是初三的上学期接近尾声的时候。一天晚自习,我爸突然来到学校把我带走。第二天,我便停止了文化课的学习,开始来到一中投入到竞赛的学习中。我这才知道,原来青竹湖不少学生初三刚开学就已经直升到一中,其中几个学信息竞赛的已经在一中学了将近半年了。

我现在还记得,那天晚自习的下课,班里热热闹闹,上一刻我在和同学们闲聊,我同桌趴在桌上睡大觉,下一刻我得到了消息,就慌忙地收拾东西,都没来得及好好告别。

于是我进入“小机房”,里面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,我又一次来到了陌生的环境。还记得 czz 第一次和我搭话的时候,我紧张的一批,最后回了个“有毒”。有意思的事不少,也是那个时候坐我旁边的 zyn 看我在写勇者之路于是产生了好奇。总之最后我还算是融入了“小机房”这个集体。

后来,我正式直升(我初中文化课成绩还可以的),作为第二批直升生开始了学习。在新的班级,我几乎没有认识的人。那时候,我感到很孤独。还记得我第一次一个人出去吃饭的那次放学,同学们有说有笑地成群地走了,我当时在座位上写作业,没有人注意到我,等我反应过来时,人几乎已经走空了。我情绪突然就崩溃了,我突然想到,在新华都我每天都是和伙伴们结群地去食堂干饭,但那些日子已经不在了。后来每天我都拼命盯着那几个我好不容易认识的同学,生怕他们把我丢下。可后来一次次地不得已,使我终于习惯了独来独往。或许这未免不是好事,我记得我初三的班主任曾说过,孤独使人强大。

周老师带的上一届学生比我们大三届,我们初三在一中培训的时候学长学姐们已结束了他们的收官之战 NOI2017 ,大部分人回到教室准备高考。那届唯一的集训队 lj 学长便经常被周老师抓到小机房,给我们上过几次课。

高考结束后,那届信息组全部被 PKU 录取。我得知后不禁心生羡慕,也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 top2 的距离似乎并不那么遥远。

之后周老师也把 lj 学长以外的其他学长学姐拉过来给我们讲过课。记得一次 why 学姐来探望母校,然后给我们讲课。特别的是,她是带了她雅礼的男朋友 zqf 来的,why 讲完后 zqf 还给我们讲了最小费用循环流(文总讲的什么我已经忘了)。我第一反应是竟然有这么漂亮的女生学 OI ,第二反应是 zqf 怎么又强又赢(zqf 是 NOI2017 集训队)。

从那以后,zqf 就成了我的精神偶像。说起来可能幼稚,但事实如此。lyy 说 tourist 我偶像!我说我偶像 zqf !

第三批直升生来了,久别后我终于又见到了 lyy 和 yzj (不过 yzj 转去搞数学竞赛了)。

高一正式开学后,一中成立了历史以来第一个信息班,五六十个人全是搞信息学竞赛的。那之前不久,我才得知,NOI2020 将在一中雨花新华都举办,那时我们高二,正是我们学校参赛的主力。

命运真是有趣,这种事情都能被我碰上。我们信息班五六十个人,可新华都过来的,唯独我一个。

因为人多,培训的时候分了小机房和大机房两个机房,差不多就是学的早点厉害点的在小机房。但是我因为考试太菜还曾经被逐出了小机房,在大机房待了一个星期,看 zyz 天天划水。

教练根据一段考试的排名给了每个人一个编号,我是 CSYZ14 (长沙一中第十四名),这个编号一直沿用到了 NOI2020 备考期,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。

NOIP2018 ,虽然 Day1 AK ,但由于 Day2 考的十分不理想(飘了飘了),最终在小机房垫底(非夸张,好像还真就是倒数第一),不过最后还是得到了机会,去参加了 PKUWC 。我第一次来到了北京,见识到了全国其他选手的强大。

大概也是那段时间,我才真正沉下心来,决定一心学习竞赛,尽量不在竞赛无关的事情上花时间。

NOIP2018 是我们班第一次刷人,后来每逢大考我们班就会有一批人退役。再后来人数少了,就不分大小机房了,大家都搬到大机房里了,其乐融融。

之后为了准备省选我们部分人去了安徽师大附中参加联合集训(详情见游记)。那算是我第一次见世面,所有人都在一个不大的机房一起考试,成绩一出来,会发现分数超出自己几倍的人就离你几米远。这种强烈的冲击感是未曾有过的。

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kcz ,他作为讲师跟着我们考了两天,结果两天都 AK 。而我 Day1 0 分,Day2 30 分。

老实说参加集训本身带给我在 OI 上的收获不大,因为考试题对那时的我来说实在太难了。但是从各方面综合来讲,还是不虚此行的,至少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。

参加了臭名昭著的 HNOI2019 (详情见游记),我们班没人进省队。考完后周老师问每个小机房的人如果不挂能有多少分,一个个报出来我人都傻了,动不动就两百多分三百分,要知道省队线只有 150 左右。轮到我的时候,我羞耻的报出我实际的考试分数。我 HNOI2019 不仅没有挂分,反而水到了预料之外的分————110 分就是我当时水平的真实写照。

NOI2019 有几个人买了 D ,参加了广二的集训,其他人参加网络同步赛。很遗憾包括去了现场的大多数人只有铜牌线,同步赛进了银牌线的只有 czz 。

比我们大一届的学长在 NOI2019 有两个集训队:abs 和 yzh ,还有一个银牌 rk1 fkl(好惨)。后来他们以及其他学长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。

高一暑假我们班分两批,一批去成都石室,一批去首都师大附中,我属于后者。在首都师大附中,让我影响深刻的有三个人:OY_Jason, ouuanEternalAlexander 。在那我认识了辽宁的 phy ,每天一起快乐颓废。白天在机房联机打将军棋,晚上回宿舍打扑克。从 phy 那学会了一个新的打法:414 ,因为有个人叫波神 (hwb) ,后来我们干脆将其更名为波神波。

当时还写了游记来着,那篇游记绝对是最与众不同的一篇,一改风格,反正学不会,干脆专门记录每天的颓废,例如今天的将军棋打出了什么样的惊天操作,今天在讲师上课时玩国际象棋和电脑大战三百回合。可惜的是,随着旧博客的停止运营文章也丢失了。

博客也有很多故事。我第一个博客是用 jekyll 在 github 上搭建的,但是我不满足于静态网页的局限性,先是学了点 javascript 魔改了我的博客,再后来(一定程度上受到了 lxy 博客的影响)干脆就用 wordpress 搭了个动态的第二个博客,域名是 kewth.gq 。我在这个动态博客的上也折腾了不少功夫,搞了个幽默的主页,写了一些宣泄情绪的内容,和最有意思的去首都师大附中的游记。但后来看淡了有用回了静态网页,用 hexo 在 github 搭建了第三个博客。第二个博客就没管了,慢慢地域名到期了服务器到期了,博客的内容没保存下来,就丢失了。

到了 CSP2019 (详情见游记),一个新的赛季开始了,这个赛季也是我参加的最后一个赛季,我知道我必须全力以赴。

我以为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了,可 CSP2019 却给我当头一棒。Day1 我半个小时切了前面两题,可最后一题我整整三个小时没有想法,最后只打出了 10 分暴力。我认识到我实力仍然远远不够,于是 Day2 便放弃所有题正解扎扎实实敲暴力。最后只有 424 分,我们这届最高分 wyl 有 462 分,小一届的学弟 yxt 有 452 分。

不过所幸参加 PKUWC/THUWC 还是没什么问题,阴差阳错(教练安排)下我报了 THUWC2020 (详情见游记)。

老实说 THUWC 直到最后的学习题前,我发挥得都还可以,每次都是我们一同参加 THUWC 的同学中的最高分。可惜由于学习题和面试的失误,最终只获得了二等奖。

签约的时候(由于自主招生在我们这届被取消了,此约非彼约),教练让我们先和家长联系,还说签约后就基本无缘 PKU 了。我突然感到很奇怪,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 PKU/THU 哪所更适合我,可是我压根就没有可以保证我能够被 top2 录取的能力,却在那纠结 THU 还是 PKU ,可笑至极。于是那时我便下定决心,我的奋斗目标,只有 THU 一个。

过年放假回家,结果疫情突然爆发,我放了自学 OI 以来最长的一次假期。

可惜疫情那段时间几乎荒废了,线上考试每次都没有认真对待(在家每天都在颓废),直到后来三月参加正睿的考试后,才稍微专心起来。

后来回到了学校,终于调整过来,专心准备省选。五月份参加正睿的考试,那段时间应该是我省选前的状态巅峰,除了最后一场考试失误,每次考试都在我们班排 rk1 ,稳定在所有集训的人中前 11 。然而省选因疫情一拖再拖,状态也慢慢差了下来。直到省选安排正式确定,我才开始将状态调整过来。

于是 HNOI2020 (详情见游记)终于来了,准确的说是联合省选 2020 。我校因主办方优势,有 7 个校队名额。进校队我是有百分百的把握的,但在我看来,如果需要靠校队这个优势才能参加 NOI ,那么获得金牌的机会就已经很渺茫了。所以我甚至在心里默默下了决定:必须进正式省队,进不了正式省队就向教练申请退组。这样一来算是切断了后路。

(不过 cyj 的事迹证明当时我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,如果省选考挂,校队的确算是个很好的后路。)

Day1 估分只有 160 ,已经希望渺茫了。我爸专程赶过来,带我放送心情,没有过多询问考试的情况。很幸运,放平心态后,Day2 差点 AK (不会卡空间呜呜呜),加上省队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,我排在班里 rk2 ,第一次成功进了省队。

省选后我对自己的实力又有了信心,状态开始慢慢回升。省选完后离 NOI 就不远了,我开始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,这也是我第一次有计划地备考。

然后 WC2020 (详情见游记)莫名其妙考到了全国 rk11 ,信心大增。

WC 后就开始模拟考试,模拟考试地点就是 NOI 的考试地点,这也算是主办方的一个优势。模拟考试的结果不错,我和 nyh 轮流包揽 rk1 和 rk2 。几轮模拟考试后,我对自己的实力有了充分的自信,连大我两届的学长 xcc 都告诉我我只要稳定发挥就没有问题(不过众所周知 xcc 是毒奶)。

十一

NOI2020 (详情见游记)终于开始了。

我的想法很简单,我觉得一中至少会有两个集训队,在这个前提下,我的目标就是一中的前两名。

Day1 我算是稳定发挥打了 216 分,似乎是全组最高。可即使这样,还是没有摸到金牌线,换言之一中信息组 Day1 全军覆没。在教练的疏导后,我们 Day2 重新再战,最后我凭借 D2T1 的 AC ,弥补上了 Day1 的不足,有惊无险地拿到了金牌。

Day1 晚上的焦灼,Day2 考完后的坦然,得知结果后掩藏不住的兴奋,这些感觉至今都能清晰地感受到。

但是对于全组而言,最后的结果(二金七银二铜)并不尽人意。也有人满怀遗憾。

我顺利保送 THU ,尽管直到 CTT2020 (详情见游记)结束我才算是正式退役,但在我心中我的 OI 生涯止于那块金牌。

2022.02.08

添加完善了一些内容(加了一点偏题的废话)。每次看到这篇博客,心中还是不禁有所触动。突然怀念起学习竞赛的那段日子,那段时间我可以为了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 (NOI2020 金牌) 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规划,在挫折中咬牙坚持到底。而自从拿到了那块金牌,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,终极目标已经达成了,那接下来呢?直到现在,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我。那块金牌之后我的日子就过得浑浑噩噩,虽说也有新的成就,新的经历,并且到了大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,但是不知道为什么,就是找不到当初夜以继日奋斗的感觉了。每次别人问我我对未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,我都是笑着摇摇头,我已经过上了得过且过的日子,完全不知道未来该怎么走。

甚至就连混日子都混不下去了,在新的班级成绩垫底,刚开始很不甘,想了想又很合理,班上哪个人成绩会比我差?无数次在想,茶园或许根本就不适合我,无数次想要放弃。但是在 NOI2020 金牌之前,无数个夜晚我也曾想过放弃竞赛这条道路。或许,我只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吧。

希望能从这篇回忆录,从竞赛带给我的磨练中,找到些许方向。